日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聚焦殡葬改革,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开展专题调研,报送的调研报告要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方案推进落实。
报告指出,澜沧县殡葬改革在治理协同与资源保障上,部门联动存在短板,“民政单打独斗”现象突出,联席会议制度未常态化运行,县发展改革局、县林草局等部门与县民政局在公墓立项、用地审批中衔接缺失,导致2020年以来上级下达的28个农村公益公墓建设项目仅实施两个;全县76%林地多属生态保护红线或基本农田,公墓选址难、建设资金缺口大,部分已建成公墓设施老化;县级殡仪馆功能单一,未建立“身后事一站式联办”平台,偏远山区遗体转运成本高、风险大,惠民政策覆盖窄,群众知晓率低。在文化传承与移风易俗方面,问题同样突出。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殡葬智慧,蕴含“敬畏自然、节约资源”的核心内涵,却未得到系统挖掘与传承;受外来文化和攀比心理影响,部分民族传统习俗逐渐异化,部分群众效仿“流水席”办丧,支出超万元,“薄养厚葬”“散埋乱葬”现象加剧;年轻一代外出务工导致习俗认知缺失,传统与改革的认知冲突阻碍改革推进。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澜沧县政协提出了6条建议:
一、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将殡葬改革纳入重点督查清单,组建联合执法队伍;
二、编制2025年至2030年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探索“林地转用+生态补偿”机制,拓宽资金来源;
三、优化服务供给,打造标准化殡葬服务综合体,搭建“身后事一站式联办”平台,扩大惠民政策覆盖;
四、 深挖民族文化价值,在公益性公墓划定拉祜族“树葬区”、佤族“生态岩葬区”等特色区域;
五、以“四步议事法”修订村规民约,确保群众参与;分类施策推进改革,建立动态评估机制;
六、树立典型示范,倡导“孝在平时”理念。
(原标题为《县委书记批示!澜沧县政协这份调研报告直指殡葬改革短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