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5 日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简洁而有力的文字。
那是《波茨坦公告》第八条:"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在内。"
这份 1945 年 7 月 26 日由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公告,明确规定战后日本领土范围仅限于四大岛及由盟国决定的若干小岛。
林剑的推文,是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 台湾有事论 " 的直接回应,但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远不止于此。
琉球(日本称 " 冲绳 "),本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日本强占琉球百余年,却从未在法理与历史上,拥有过琉球的主权。
1372 年,大明首都南京,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山国国王的弟弟泰期。
彼时的琉球群岛,中山、北山、南山三国常年混战,堪称琉球版 " 三国演义 "。泰期此行的目的,是带着贡品求见朱元璋,争取大明的官方认可。
出使相当成功,朱元璋同意将中山国纳入朝贡体系。
可随着两国交往日渐密切,中山国的烦恼来了,它文明程度极低,既不会造远洋大船,也缺靠谱的航海技术,连懂汉语的人都没几个,想定期给大明朝贡都难。
为帮小弟解决问题,朱元璋从福建挑选了一批 " 善操舟、通文墨 " 的能人,让他们迁往琉球定居,专门传播中国的技术与文化。
这批人被称为 " 闽南三十六姓 ",初到琉球时,他们聚居在琉球本岛的久米村。
有了大明这棵大树,中山国逐渐在内战中占据上风,最终于 1429 年统一琉球群岛。
此后数百年,琉球成了中国的 " 小迷弟 ",官制、习俗、建筑全照着大明的样子学。
连国王的姓氏,都要向明朝求赐。
统一前,琉球王室没有正经汉姓,统一后,琉球专门派使者赴京,恳请明宣宗赐姓。
明宣宗大笔一挥,赐其姓 " 尚 "。从此,琉球历任国王皆姓尚,哪怕是篡位的权臣,也得改姓 " 尚 ",假装是尚氏后人,否则得不到朝野认可。
1609 年,陷入财政危机的日本萨摩藩,把目光瞄准了琉球。
琉球群岛地理位置独特。
它处于日本、中国和东南亚之间,是个交通枢纽,天然适合作为贸易中转站,比如,中日之间的贸易,往往会通过琉球群岛进行中转。
获得琉球的贸易红利,财政危机将会解除。
萨摩藩和葡萄牙人接触较早,仿制了不少西洋枪炮,已进入半热兵器时代,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琉球军队,自然不够看的。
最终,琉球首都被攻破,国王被俘。
琉球是大明的藩属国,萨摩藩没胆子吞并,只能逼迫琉球国王签下不平等条约。
1611 年,双方签订《掟十五条》,条约内容非常苛刻,随便举几条:
琉球割让奄美群岛(相当于 35% 的领土);
定期给萨摩藩进贡;
琉球王国的宰相须由亲萨摩藩人士担任;
琉球国不准制造新的兵器;
改用日本度量衡等等。
琉球的内政,被萨摩藩半控制了,琉球国王大权旁落,就是个摆样子的傀儡。但萨摩藩的表面功夫做得到位,既逼着琉球给自己上贡,又特意让琉球继续给中国朝贡。
那会儿信息闭塞,日本人表面功夫又做得好,加上当时明朝自顾不暇,后续的清朝又压根不把海上那点利益当回事,对琉球问题懒得较真,没人去戳破这层窗户纸。
这种 " 一仆二主 " 的状态,硬是维持了两百多年,一直到 1868 年明治维新爆发,平衡才被打破。
这一年,长州、萨摩两藩直接挑头,联手把明治天皇扶上了正位,一脚踹翻了德川幕府," 明治维新 " 的大幕就这么轰轰烈烈拉开了。
三年后,天皇推行 "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从此,各路藩国消失,就连萨摩藩也没能例外,被改成了 " 鹿儿岛县 "。
这时,琉球就成了扎眼的 BUG。
经过两百多年的渗透,琉球早成了萨摩藩的后院,日本举国上下默认这是自家地盘。如今连萨摩藩都改成了县,琉球哪有不改的道理?
可真要把琉球改成县,等于斩断它和大清的藩属关系。
那时的大清,虽已不复往日荣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且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击败中国的先例。
所以,日本心里还是发怵的。
日本政府一番权衡后,想出了个缓兵之计。
一方面,暂不将琉球直接改县,而是先设 " 琉球藩 ",降低事态敏感度,避免激怒清朝;
另一方面,试探清廷的底线,看看这个昔日的宗主国,到底会不会为琉球出头。
机会很快来了。
1871 年末,一支琉球船队在回程途中遭遇台风,意外漂流到台湾岛。上岸后,船员与当地民众爆发冲突,54 名琉球人不幸遇难。
日本政府闻讯,打着 " 为国民报仇 " 的旗号,悍然出兵 3600 人侵略台湾。
日本的算盘是:只要以 " 保护国民 " 的名义,为遇害琉球人出头,就能坐实对琉球的管辖权,把 " 琉球属日 " 的生米煮成熟饭。
面对日本的试探,大清态度咋样?
彼时的清廷内部,正为 " 海防与塞防之争 " 吵得不可开交。
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把经营西北的经费用于海防,全力打造一支海军,左宗棠据理力争,说新疆不能丢,海防也得兼顾,两边都不能放。
那会的大清,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西北回乱、捻军之乱等四次大乱,以及各种小叛乱后,虚弱得只剩半条命了,手里的筹码严重不足。
在新疆和琉球两线开战,是做不到的。
最终,清廷咬牙把能调动的大部分家底,砸在了新疆上,琉球是真没余力管了。
1874 年 10 月,李鸿章和日方代表签订《北京专约》,清廷赔偿 50 万两白银,换取日本从台湾撤军,其中 10 万两,是支付给死者家属的 " 抚恤金 "。
清廷无奈接受了日本对琉球的占领。
1879 年,日本天皇见火候已到,下旨废除琉球藩,改为冲绳县,勒令琉球国王尚泰,限期交出琉球的典籍、图册和王室文书。
尚泰拒绝吞并,日本政府立刻派兵把尚泰、其他琉球王室成员以及众多大臣,统统 " 请 " 到东京软禁起来。
从 1429 年统一政权建立,到 1879 年被日本强行吞并,延续了整整 450 年的琉球国,正式覆灭。
对琉球人来说,国家消亡,只是噩梦的开始。
围绕对日本的立场,琉球内部分为三大派系:抗日派、亲日派和中立派。
抗日派的核心,是 " 闽南三十六姓 " 的后裔,因聚居在久米村被称作 " 久米士族 "。他们自幼浸润在中国文化中,认定唯有依靠大清的力量,才能将日本人赶出琉球。
亲日派的主力,则是常年与日本通商的商人和相关官员。
他们的利益早已和日本深度绑定,在他们看来,并入日本能获得更多好处,这一派因聚居在今那霸市一带,被称为 " 那霸士族 "。
中立派的代表,是国王尚泰。
他既不愿得罪清朝,也不敢招惹日本,只想维持 " 一仆二主 " 的局面。
琉球被日本吞了之后,抗日派和中立派暂时放下分歧,拧成一股绳,接二连三发起暴动,把局势搅得鸡飞狗跳。
琉球的岛屿,跟撒豆子似的星罗棋布,日本政府根本无力一个个管控,只能把兵力集中起来,龟缩在主岛上,暂时放弃外围岛屿。
更让日本忌惮的是,他们生怕清廷趁乱出兵干涉,当时盛传清军即将驰援琉球的消息,吓得不少在琉日本商人收拾细软、仓皇跑路。
面对紧张形势,日本政府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给李鸿章抛出 " 瓜分琉球 " 的诱饵,就是日本占琉球北部和中部核心区,把南部划出来,重建琉球国,当大清的藩属。
李鸿章还真觉得这方案不错,就跟日本人谈判,哪知道日本人压根没打算真心谈,不过是借机拖延时间;
另一方面,日本向琉球增兵,对抗日阵营又打又拉。
" 打 " 的重点是 " 抗日派 ",逮捕了 100 多名 " 抗日派 " 的骨干,导致 " 抗日派 " 元气大伤。
" 拉 " 的重点是 " 中立派 ",突破口是尚泰。
尚泰本就缺乏硬刚的决心,日本政府看准了这点,承诺封他为华族(相当于中国古代的 " 侯 "),允许世袭罔替,尚泰动心了,最终选择当一名富家翁。
国王的示范效应显著。
中立派纷纷放弃抵抗,接受日本人的条件,琉球的抗日运动被釜底抽薪,再也缓不过来。
而真正给琉球抗日运动判了死刑的,是甲午战争的惨败。
大清连台湾都保不住,帮助琉球复国更无可能。
尚泰
控制琉球后,日本开始了对琉球文化的毁灭,首先遭殃的是琉球语。
1882 年,日本推 " 国语普及令 ",规定政府机关、公共场合必须使用日语,强制学校上课必须说日语,琉球语被贬低为方言。
老师说琉球语就解聘,学生说琉球语,就在脖子上挂一个 " 方言使用者 " 的木牌,游街示众。
最阴毒的,是抹去历史记忆。
课本里的琉球历史,被彻底改写,曾经的独立王国成了 " 日本固有领土 ",明朝赐姓改成 " 日本朝廷所赐 ",鼓吹 " 日本琉球祖先同源 "。
日本政府还在教材中颠倒黑白,将吞并琉球,美化为 " 解放落后地区,帮琉球脱离苦海 "。
日本收缴的琉球王府册封诏书、贸易文书,要么锁进东京博物馆,要么直接烧掉,中国风的建筑被改成日本风。
1887 年的 " 服装改正令 ",要求不准穿琉球传统琉装,警察会在街上巡视,看到有穿琉球传统服饰的,轻则罚款,重则逮捕。
信仰上更狠,禁止琉球传统的祝女祭祀,妈祖庙被改成日本神社,供奉天照大神,琉球传统节日不准过,强制过日本传统节日。
20 世纪 40 年代,日本在各殖民地开展 " 皇民化 " 运动,琉球也不能幸免。
琉球人的传统姓氏,不被允许保留。
尚氏改岛津氏、蔡氏改佐藤氏,不改就不让上学找工作,琉球人的家谱统统要修改,所有中国相关记载全被删除,必须强调自己家族是从日本来的。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文化毁灭,效果 " 显著 "。
到二战时期,绝大多数琉球原住民,几乎忘记了自己的 " 琉球人 " 身份。
最典型的,莫过于 " 冲绳学之父 " 伊波普猷。
作为琉球原住民,他在冲绳研究领域地位极高,可心思压根不在故土这边,他公然宣称,日本吞并琉球是 " 奴隶制度的解放 "。
终其一生,都在钻牛角尖论证 " 日琉同源 ",给日本的殖民统治贴金。
伊波普猷
美军登陆琉球后,做过一次语言调查,结果发现,当地原住民对日语的熟悉度,远超母语琉球语,老一辈还能勉强说几句,年轻人半句都憋不出来。
照这势头下去," 琉球人 " 这个族群将彻底消失。
在此关头,美国人来了。
美国把琉球当作制衡日本的关键筹码。
1943 年起,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可日军的疯狂抵抗让美国付出了惨重代价。美军一度认定,日本是凝聚力极强的单一民族国家,这才难啃得要命。
直到 1944 年,美军战略服务办公室递交的多份报告,给了美军新的突破口。
报告明确指出,琉球人是日本境内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深受中国影响,琉球人的语言、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均与日本人差异极大。
美军高层如获至宝,原来日本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扶持琉球人制衡日本,岂不正好?让琉球人 " 去日本化 ",成为了美军高层的共识。
1945 年 6 月美军全面占领琉球后,很快组建 " 琉球群岛美国军政府 ",从经济、教育到文化习俗,全方位推动 " 去日本化 " 改革。
经济上先断关联。
军政府直接发布指令,组建琉球银行,发行 " 琉球军票 " 作为法定货币,叫停日元在琉球的流通,从金融层面切断与日本本土的绑定。
教育是去日本化的核心。
原有的日本教材被全部弃用,军政府重新编写课本,历史课聚焦琉球王国史,对日本殖民统治史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不提,还专门编撰《琉球历史》作为学生必修课,就是要让琉球人找回民族记忆。
文化习俗上全力复归。
军政府恢复了春分、中秋、盂兰盆等琉球传统节日,还牵头举办 " 盂兰盆节舞蹈大会 " 这类活动,鼓励琉球民众重拾传统,倡导穿琉球传统服饰,而不是和服。
军政府还一度计划禁止日语,全面恢复琉球语,或者使用英语,因执行成本过高才作罢。
在美国 " 去日本化 " 政策推动下," 琉球人 " 的民族意识终于苏醒,要求琉球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成为如今琉球独立运动的源头。
琉球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了,夹在中国大陆、台湾岛和日本本土之间,攥住琉球,就能同时辐射三方。照这势头,琉球独立不是不可能。
可形势很快发生了转变。
" 朝鲜战争 " 爆发后,日本成了美军在远东的后勤中心, 重要性拉满。为了绑牢日本,美国开始在诸多问题上对日本松口让步。
琉球的归属,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笔交易。
经过数年谈判,1953 年,美国将琉球群岛北部的 " 奄美群岛 " 交给了日本。
拿了好处的日本,并不满足。
1968 年,美国陷在越战泥潭里拔不出腿,在 " 冷战 " 大局里处于被动,对盟友的倚重增加。日本瞅准这个机会,缠着美国谈琉球问题。
为了稳住日本,美国又交还了一部分琉球地盘。
日本见美国松口,便得寸进尺,接着死磕琉球问题。
美国实在没辙,1971 年,美国和日本签订《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把琉球群岛剩下的部分,一股脑全交给了日本。
但美国这一手没那么简单,交还琉球的时候,悄悄埋了两颗钉子。
第一颗是钓鱼岛。美国故意把不属于琉球的钓鱼岛,硬塞进 " 归还范围 ",跟着琉球一起交给了日本。
第二颗是琉球的主权。
协定里写得明明白白,美国交还给日本的是琉球的 " 治理权 " 而不是 " 主权 ",相当于日本对琉球群岛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美国 1971 年的 " 归还操作 ",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先看钓鱼岛这颗 " 定时炸弹 "。
日本拿到手后,不可能吐出来,钓鱼岛争端反复爆发,成了中日关系难以好转的重要阻碍。
更关键的是琉球主权这颗 " 隐形钉子 "。
" 只交治理权、不交主权 " 的条款,成了琉球独立运动最硬的法理依据。日本虽实际控制琉球,却拿不出完整的主权证明,让 " 冲绳县 " 的合法性站不住脚。
美国当年这么做,是给自己留了后手。
万一将来需要制衡日本,随时能以 " 主权未决 " 为由,干涉琉球事务,成了拿捏日本的筹码。
美国既要攥住琉球的控制权,又不能让它真的独立,免得和日本闹僵。对美国来说,一个 " 不完全认同日本 " 的琉球才是最优。
这样既能用琉球牵制日本,又能借琉球的特殊身份,维持自己的军事存在,一举两得。
如今的琉球,确实藏着这样的身份矛盾:不少琉球人打心底里不觉得自己是 " 纯粹的日本人 ",在他们的认知里," 琉球人 " 是先于 " 日本人 " 的身份标签。
可这份不认同,又没到非要撕破脸求独立的地步,多年的经济绑定、文化渗透,早让 " 独立 " 成了风险极高的事。
也正因这份矛盾,后面几十年里,美国和日本围绕琉球的博弈就没停过。
就像大家常看到的新闻:美军在冲绳的基地三天两头出扰民事件,战机噪音吵得居民睡不着觉,士兵作奸犯科更是家常便饭,当地民众常上街抗议,要求美军撤离。
国内媒体,大多把这当成 " 日本被美国拿捏 " 的证据,可真实情况复杂得多,琉球 " 本土派 " 非但不希望美军走,反而盼着美军留下。
说穿了," 本土派 " 是美军当年一手扶持起来的。
美军在,他们就能靠着美国的支持对抗日本政府,保住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旦美军离开,没了靠山,在日本政府的打压下,他们撑不了几天。
琉球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满是憋屈和无奈。
大清自顾不暇,护不住这个藩属国,让日本钻了空子强行吞并;此后琉球人惨遭文化绞杀,琉球语被禁、历史被篡改,穿传统服饰要遭惩戒、连祖传的姓氏都得更改。
好不容易熬到二战结束,《波茨坦公告》第 8 条写得明明白白:"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这份被日本无条件接受的国际文件,压根没把琉球算进日本领土,从法理上否定了日本对琉球的占有权,可琉球没等来独立,反倒成了美国手里的棋子。
翻完琉球百年屈辱史,再看《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明确规定,答案早已钉死,日本对琉球的占有,从法理到历史都站不住脚。
2021 年,日本自卫队制定了一份针对 " 台海有事 " 的军事行动预案。
预案内容是:把九州岛、琉球群岛、石垣岛、与那国岛串联起来,打造成 " 不沉的航母 "。
这其中,琉球群岛是整个基地群的核心。
驻琉球的一个旅团,专门负责防空反导与岛屿防卫,新组建一个 " 防卫集团 ",在琉球新建 130 座弹药库,联合美军的反导网络,以应对中国的导弹。
同时,以琉球为基地,一旦台海局势有变,驻琉球的自卫队立即出兵。
为验证这套设想,2021 年 9-11 月,日本自卫队动员了超过 10 万兵力,进行了 1993 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军演,重点演练兵力协同与投送。
后续动作更直接:在与那国岛部署电子战部队,在石垣岛、宫古岛部署导弹部队。
针对我们的意图,一目了然。
到了 2025 年 11 月,日本又在宫古机场搞演习,专门模拟台海冲突时美日如何增兵、抢占前沿阵地。
在日本的算盘里,琉球是干涉台海的 " 前沿基地 "。
这背后的逻辑也不复杂:台海关乎日本命脉,日本 80% 以上的能源进口,都要经过台海周边海域,日本打心底里不希望中国统一。
而琉球群岛,与台湾近在咫尺。
距离台湾最近的与那国岛,只有 110 公里,在这里部署战斗机,飞抵台湾上空半小时都不用。
只要琉球还在美日手里,台海就很难有真正的安宁。
以前我们不常提琉球,不是认了日本的非法占有,而是实力未到火候。
可现在不一样了。
歼 -20、歼 - 35 批量列装,六代机研发稳步推进,多款高超音速武器服役,福建号、四川号等海军舰艇,更是如 " 下饺子 " 般下水,中国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
有这样的硬实力,台海破局是早晚的。
而台海局势与琉球本就联动,我们必须捅破这层窗户纸,告诉全世界:日本对琉球的占有,从头到尾,都没有站得住脚的依据。
《波茨坦公告》不容践踏,终有一天,正义落地时,琉球重获独立绝不是空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