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海市网信办在“清朗浦江2025”网络生态治理总结活动中发布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十大典型处置案例。今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被列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市区两级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检察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聚焦“编谣言、炒旧闻、软敲诈、黑水军”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清朗浦江e企同行”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依法处置了一批典型案件。
为强化以案释法,市网信办面向各单位征集案例,并综合典型性与警示教育意义,最终遴选发布10个代表性处置案例。这些案例主要涵盖三类情形:一是重拳整治重点行业网络乱象,聚焦科技、汽车、邮轮旅游等产业领域;二是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包括舆情敲诈勒索、AI生成谣言、刷单骗补等;三是处置涉企侵权的违规账号和信息,如假冒知名企业品牌、恶意抹黑企业高管等。
案例1
处置一批违规账号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多家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反映,一些“自媒体”账号在企业发展关键期、上市筹备期间,频繁炒作发布涉及企业经营情况的负面不实信息,曲解企业招股书,影响公众客观判断;或炒作发布企业内部信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市网信办及浦东新区、徐汇区、杨浦区网信办指导相关企业完善取证材料,依法协调处置相关账号和不实信息。其中,“物联网咨询室”已被依法依约关闭,“面解码”等多个账号被依法依约禁言,多批次不实信息被处置。
案例2
整治汽车行业“违规”自媒体乱象
多家新能源车企反映,一些“自媒体”账号通过拼凑事实、张冠李戴、网络造梗等方式,抹黑企业产品质量;或攻击谩骂企业高管,损害企业形象声誉。市网信办及嘉定区网信办指导相关企业完善取证材料,依法协调处置相关账号和不实信息。“吹”“故事荟”“超智能”“的荷包蛋”等多个账号已被依法依约禁言,多批次不实信息被处置。
案例3
整治虚假低价信息护航邮轮旅游行业发展
相关部门工作中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大量个人账号及代理商账号以“999元超低价邮轮票”“一价全含无隐性消费”为噱头引流揽客,发布远低于市场合理成本的虚假低价信息,干扰邮轮旅游市场秩序。宝山区网信办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滨江委等多部门,依法协调处置多批次违规信息。同时指导邮轮企业规范取证、有序开展侵权投诉,护航邮轮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案例4
“筷玩思维”要挟企业合作并违规采编被封号
由筷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筷玩思维”账号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涉某咖啡连锁企业负面信息,如“关店率高”“加盟商成炮灰”等。企业向平台投诉删稿后,“筷玩思维”声称掌握“大量劲爆素材”,将继续发布“五篇重磅稿件”,迫使企业签订45万元“合作协议”。经核查,“筷玩思维”运营主体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却长期以“记者”名义发布报道,还存在违规采编发布新闻信息的情况。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市网信办同步将其涉嫌敲诈勒索的线索移交公安机关,账号运营企业负责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5
犯罪团伙恶意刷单骗取补贴被抓获
某互联网企业报案称,有不法分子侵入企业后台系统,大肆购买已下架优惠券,并以虚假下单的方式骗取平台补贴,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经过4个月全面侦查,普陀公安分局网安支队发现一个由券商、刷手、商户组成的犯罪团伙,并赴外省市开展抓捕行动,抓获该团伙15名犯罪嫌疑人。部分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诈骗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案例6
“穿搭博主”勒索企业“封口费”被判刑
网民陈某自称“穿搭博主”,在多家知名运动品牌网上旗舰店购买服饰,收货后伪造衣物内有针头致其手部受伤的虚假事实,扬言将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并煽动粉丝转发,以此勒索相关企业支付“封口费”。相关企业因担忧品牌声誉受损,被迫支付钱款。陈某以此手法多次作案,既遂金额人民币2万余元,未遂金额3万余元。杨浦区检察院以被告人陈某涉嫌敲诈勒索罪向杨浦区法院提起公诉,陈某已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
案例7
财经“自媒体”AI造谣抹黑企业被查处
某财经“自媒体”为提高流量获取广告收益,花费800元在网上找到代笔人,利用AI生成一篇涉及某茶饮企业的谣言文章,在十余个网络平台发布,内容涉及虚构处罚记录及门店销售额、包装成本等数据。同时,另有6人分别通过AI洗稿、盲目转载等方式参与谣言传播。相关信息严重损害企业品牌形象,该茶饮企业部分区域门店营业额出现明显下降。长宁区网信办会同区公安分局网安支队对百余个网络账号开展溯源分析,发现多条谣言传播链,通过行刑衔接,涉及的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例8
“券业行家”要挟企业合作被封号
“券业行家”账号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集纳发布涉某证券公司负面信息,要挟企业开展“商业合作”并支付费用。签订合同后,“券业行家”暂停发布涉该企业负面信息,但在合同到期前后,又发布多篇涉企业高管负面信息给企业施压,以期达到续签合同的目的。普陀区网信办指导企业完善取证材料,依法协调处置相关账号,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案例9
短视频账号假冒知名品牌直播带货被封号
某短视频平台账号自称为“旗舰店”,假冒某外资品牌开设直播并销售仿冒商品,损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品牌声誉,正品销售秩序受到干扰。静安区网信办会同区商务委指导企业固定证据,向短视频平台函告侵权行为。涉事假冒店铺及商品在诉求提交当日被全部下架,相关账号被永久封禁。
案例10
协调处置网上不实信息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某生物技术公司反映,网上大量传播涉及该企业创始人的不实信息,夸大其收入和资产,称其“国内捞金”,对企业家和企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企业已向相关网络平台投诉不实信息,但仍有部分信息未删除。浦东新区网信办指导企业完善投诉举报材料,依法协调处置一批网上不实信息。
(原题为《清朗浦江丨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十大典型处置案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