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消息,2025年11月13日,第八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时隔6年后,最高法再一次召开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对于刑事审判工作提出多方面要求。在树立正确刑事司法理念方面,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法律的专业判断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判断结合起来,把遵循法度、顺应常理、合乎常情融合作为定罪量刑的基本考量。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综合考量社会形势、治安状况及案件具体情况,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
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方面,会议提出要依法严惩渗透颠覆、暴力恐怖等犯罪,坚定捍卫国家政治安全。要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要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数额加情节”的标准,强化对犯罪分子的经济制裁。
会议还提出依法惩治多发高发和新类型犯罪。要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诈骗老弱人群、坑农害农、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药劣药等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大的,要依法从严惩处,做到罪责刑相适应。要依法打击敲诈勒索、强迫交易、侵犯企业名誉权和企业家人格权等犯罪,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要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参与兼并重组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合法财产与违法所得,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
同时,要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多发轻微犯罪案件,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严格把握宽严之别,审慎适用刑罚。要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涉“网络水军”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要做实宽严相济、惩教结合,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
会议要求,严把法律政策关,精准落实党和国家死刑政策,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滥杀无辜、残害未成年人等罪行极其严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适用死刑。要严把事实证据关,坚持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切实做到存疑证据依法不予采信、瑕疵证据必须着力补正、非法证据坚决予以排除。
中国日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会议上指出,对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切实做到宽严相济、惩教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足见对此问题的重视。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特别是屡教不改、人身危险性大的未成年罪犯,绝不姑息纵容,坚决依法惩治。对情节较轻、初犯、偶犯、认罪悔罪态度好的未成年被告人,要切实把惩罚与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有机结合,帮助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互联网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犯罪,传统犯罪借助网络传播也产生更大危害。网络犯罪的打击与治理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张军表示,要聚焦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网络直播淫秽表演、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电子数据取证认证等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司法规则,规范裁判标准。要依法严厉打击跨境网络赌博犯罪,依法追究为境外赌博提供服务和传播涉赌有害信息的网络平台刑事责任,配合有关部门整治网上涉赌推广链。要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灰产业上游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从严惩治“行业内鬼”,依法适用从业禁止,推动压实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
最高法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84.46万件,判处罪犯793.91万人。期间,全国法院审结非法集资、洗钱、内幕交易等金融犯罪案件近9万件,较上一个五年下降15.51%;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3万件;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涉企产权案件,纠正错案194件313人;审结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5.4万件。此外,2020年至2024年,全国法院加大对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罪案件2957件,较上一个五年下降16.7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