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BROMPTON世界锦标赛中国站(下简称BWCC 2025)在上海圆满落幕。英国驻华贸易副使节施睿耀(Sohail Shaikh)、BROMPTON全球首席执行官Will Butler-Adams、BROMPTON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段旭等嘉宾,与逾千名“布友”齐聚黄浦江畔,共同见证这场骑行盛宴。活动现场,澎湃新闻对话BROMPTON全球首席执行官Will,展开了一些关于骑行与城市生活方式的探讨。

BWCC的赛道上,既有勒芒式发车的竞速激情,也有强调团队协作的TTT赛制,赛场外,“最佳着装奖”“最佳大奖”的角逐展现了骑行与社区文化的结合。这场活动融合了竞技、文化与社群聚会,BROMPTON试图抛出一个问题,在日益加速的城市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自由?
Will告诉澎湃新闻,城市给人一种“封闭感”,人们被困在汽车、地铁里,或者困在手机屏幕上追逐虚假的友谊,但BROMPTON试图让人重新遇见真实的人,“他们爱的不是这辆自行车本身,而是它所带来的东西——友谊、探索的乐趣以及身心健康的感受。”

“中国与自行车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是每个中国家庭的出行方式。后来,汽车一度成为成功的象征,但也带来了拥堵、噪音和污染。”
Will指出,1970年代BROMPTON在伦敦诞生时,伦敦正与2000年的北京面临相似处境。“当所有人都在追求汽车时,我们的创始人Andrew却坚持认为,自行车是城市中最高效的交通工具。他为自己设计了一辆可以折叠的自行车,这个创意因其对城市生活的普遍适用性而被全世界接受,尤其是在中国。”
“在欧洲,自行车文化更多围绕通勤——一个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而在中国,BROMPTON文化则由友谊、周末休闲和探索城市驱动。人们通过BROMPTON结识朋友、发现新的咖啡馆、餐厅,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的城市。”
段旭则从社群角度分享了更具体的洞察:“最让我们惊讶的是用户自发形成的强大社群。他们会组织每周、每月的骑行活动,甚至设计团队T恤、庆祝社群成立纪念日。有的社群成员从成都、泰国、台湾、日本等地远道而来,只为与朋友共同庆祝、享受乐趣。”
“中国用户,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不仅将骑行视为通勤,更是一种表达自我和建立社交圈层的方式。他们热衷改装车辆、组织跨城骑行,这种对个性化与社群联结的强烈需求,构成了BROMPTON在中国独特的文化生态。我们的角色是理解、尊重并培育这种生态,通过活动和支持来维系这份由热爱产生的忠诚。”段旭指出,中国市场的年轻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和社群体验,BROMPTON也正在通过更多城市活动、本地合作和定制计划,推动骑行文化的普及。


在环保成为流行语的今天,BROMPTON对可持续发展有着迥异于主流商业逻辑的理解。
“人们常常忘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谈及环保理念时,Will表示,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我们有些客户的自行车已经使用了长达30年,并且为了维护这些自行车还备有全套的零部件。这是BROMPTON给出的可持续答案,当然,我们也在审视供应链、回收利用和能源使用等流程,但真正的可持续意味着我们需要‘卖得更少’。”
Will强调,可持续不仅是环保议题,更是设计哲学,全球城市化加速的今天,他们希望用一辆折叠车去传递重新掌握生活节奏的可能性。“未来的出行不在于速度,而在于自由选择与幸福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