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未来3-5年,将有不少于三家中国头部黄金矿企跻身世界前十,引领全球黄金矿业进入中国时代。”
近日,2025(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之“紫金论坛 | 变革中的黄金矿业”在天津举行,招金矿业(01818.HK)总经理段磊在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目前,全球前十大黄金企业中,中企只有紫金矿业一家。
段磊表示,其上述判断主要源于对中国黄金矿业全球化驱动力的重新审视,中国黄金矿业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驱动力已经发生根本转变,由传统的经济驱动、产业驱动转向战略驱动、国家驱动。
今年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强势上涨,屡创历史新高。截至最新数据,国际金价年内涨幅超50%。10月16日,现货黄金一度突破4300美元/盎司,短短两个月内飙升超过1000美元。
伴随着价格攀升,中资矿企的海外黄金并购步伐也在同步加速。
政策层面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深化海外投资合作,鼓励企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融入全球黄金产业链,提升跨国经营水平。
一场围绕全球黄金资源的战略布局正全面展开。
今年2月,兴业银锡(000426.SZ)披露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进展公告,公告提及其全资子公司兴业黄金(香港)矿业有限公司第三批认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Far East Gold Limited增发股份2391.73万股普通股已完成交割。这是该公司首个海外矿业项目。
4月,紫金矿业(601899.SH/02899.HK)已正式完成对美国纽蒙特公司旗下加纳阿基姆(Akyem)金矿项目的收购,收购价达10亿美元。
10月12日,紫金矿业还宣布其控股子公司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下称紫金黄金国际)完成对哈萨克斯坦Raygorodok金矿项目的收购交割,现已持有该金矿100%权益。
随着Raygorodok金矿的顺利交割,紫金黄金国际旗下在产黄金矿山增至9座。
10月14日,盛屯矿业(600711.SH)公告称,公司拟1.9亿美元(约合13.5亿元人民币)收购加拿大Loncor公司100%股权,后者核心资产为位于刚果(金)的阿杜姆比金矿项目。
这些只是中资矿企海外黄金布局的一个缩影。
标普全球矿业经济高级分析师李颖在会上透露,近五年中资矿企海外矿业金属并购支出每年超20亿美元(约合142.26亿元人民币)。因碳酸锂价格下跌,中资海外锂投资放缓,转向黄金领域;2024年中资黄金海外并购达6笔,总值约17亿美元(约合120.92亿元人民币)。
她指出,金价推高资产价值,成熟金矿多被国际巨头垄断,导致并购难度大,但中国企业仍持续寻求海外扩张。
“市场不确定因素仍在,但标普目前对黄金项目仍看好。”李颖称。
对于中资矿企海外并购增长背后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李维明认为至少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企业实力,二是外部环境。
从企业自身实力来看,李维明指出,企业科技创新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能力逐步提升;国际化战略落地能力,落地需要决策层魄力,以及大量人力、财力、软硬实力配合;与资源国合作的能力,比如负责任开发、本地化经营、差异化经营,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积累。
外部环境方面也迎来并购窗口期。李维明表示,一方面,中国对外矿业务实合作积累了良好声誉,政府秉持平等、互利共赢、共建理念,“一带一路”等倡议营造了好的国际氛围。
另一方面,当前外部形势错综复杂但危中有机,比如疫情期间一些矿业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此前锂价大跌让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为有实力的中资企业提供了并购机遇。
此外,黄金储产销错配,倒逼海外布局。紫金矿业首席行业研究员兼上海代表处主任黄孚提及,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黄金消费国,消费了全球20%的黄金,但产量占比只有10%,储量的占比也仅有5%。
“在储产销高度错配的情况下,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黄金企业参与到海外的并购,是推动中国黄金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一个举措。”黄孚称。
然而,中资矿企的海外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资源民族主义是绕不开的话题。德勤税务及商务咨询部矿业及金属团队合伙人张如举例称,其参与的几内亚西芒杜咨询项目中,当地要求生产放在本地、对劳工数量有要求,影响原有业务模式。
此外,法律与税收层面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了并购难度。
据张如介绍,例如智利的权益金要按从价计征;刚果金超额利润税,秘鲁探讨开征暴利税,这些税种独立于普通的所得税、流转税,其实践操作和理论之间可能有差异。面对这些差异,特别考验中资企业提前合规应对、了解具体政策和当地税务机关口径的能力。
部分国家的矿业税种还存在 “区域差异”。张如称,对于矿业特殊税种,很多国家会开征与省份相关的省税,如特许权使用费,也存在很多风险。
例如,国家层面税收政策中可能没有相关指导价格,但部分国家地区可能有口头约定的计算最低标准或参考价格。如果前期投资决策过程中不了解当地税务部门的实操规定,测算过程中会有很大风险。
面对挑战,中资矿企也在主动寻求破局之道。
“矿业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的法律、税收方面研判,提高整个行业的收益率水平,这涉及到ESG话题。”张如说。
她进一步指出,ESG除了一些潜在支出能否扣除等问题,还和税负的最终计算结果息息相关。很多国家将ESG与税收优惠、碳税挂钩,做好ESG可以节约成本。
赤峰黄金总裁杨宜方在会上表示,“企业刚 ‘走出去’ 的时候,过度低估了文化、社区方面的风险,以为很容易解决。”
在她看来,收购仅是海外布局的起步,后续整合才是真正的考验,而这考验的并非语言问题,关键在于沟通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尊重、理解不同文化和制度的心态。“这很可能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杨宜方认为,需要理解社区、政府、员工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再把这些诉求转化为矿企应该承担的成本。如果能承担,那就 “进得去”;如果还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那就 “融得入” 。
在紫金矿业战略与信息处处长张伟波看来,资源民族主义不应该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任何一个资源国家都有权利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谋福利。所以不应该视资源民族主义为虎狼,而是应该接受它,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会是矿业形影不离的 “好朋友”。
除此之前,人才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紫金矿业副总裁沈绍阳强调,除了企业战略定力和决策力,实施过程中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是 “人才”。矿业是全球性产业,因此人才不仅包括中国人,所在国的优秀员工,第三国中具有国际理念、有矿业经验的人也是人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