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发布。首先是一降,中国对美国出口连续六个月下降,九月份对美出口份额,占我国出口比重,已经降到了10.4%。而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对美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们前三季度的外贸总量,依然保持着正增长,尤其是9月的出口,超预期地增长了8.3%。这种变化所反映出来的趋势,将给中美之间的博弈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又将影响几何?
本周五,在浙江的一家机电企业,几位来自哥伦比亚的客商正在敲定一笔新订单。
这样的忙碌,并不是最近才开始,今年上半年,尽管海外市场风云变幻,但这家主要生产销售小型机械产品的企业,订单反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
本周一,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总体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分季度看,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增速,分别达到了1.3%、4.5%和6%,进出口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对此,海关总署副署长的评价是:量质齐升、来之不易。
三季度的外贸数据,9月出口尤为亮眼。以美元计,9月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3%,被认为是超预期的增长。刨除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外,在分析相关原因时,不少专家提到了出口产品提质升级带来的推动作用,其中,机电产品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
来自中国机电协会的数据显示,9月机电产品出口207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刷新机电产品月度出口新高,连续第7个月同比增长,占全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63.2%。相比之下,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如箱包、服装、鞋靴、玩具等,出口均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24%,目前,我国对美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降至了约10.4%。
同时,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比重,同样也呈下降趋势。今年前七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占其总进口的比重,降至9.4%。而这样的比重下降,对两国的影响显然不同。
对美国出口下降,但出口总额却依然保持增长,中国外贸发生了什么?9月数据,我国对东南亚联盟、欧盟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5.6%和14.2%,对非洲的增速达56.4%。东南亚联盟、欧盟已成为中国前两大出口市场,美国则位居第三。
10月14日,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开门营业。这是世界超市义乌小商品市场的6.0升级版,也让跨境贸易再升级。截至当天晚上七点半,国内外客商人流超过13万人次到访。来自智利的贝多是名杂技演员,因多次来华演出与中国结缘。六年前,他选择留在义乌,并创办了自己的外贸公司,专注于为拉美客户采购玩具、日用百货等小商品。
义乌的此次升级,目的是要告别传统贸易模式,专注于数字赋能。随着“世界义乌”商贸大模型的发布,商品从设计到交易的全流程得以重塑,锚定新航向,推动更多优质商品经由数贸中心,走向全球市场。
对于外贸的这场转型,义乌商贸城商户聂自勤深有体会。按往年惯例,万圣节生意此时早已收官,本是她在全年的闲暇时段。但受关税战影响,她的经营节奏被完全打乱,出货周期较往年显著拉长。
遇到困难不要等,遇到困难找出路。面对不确定性,无数个聂自勤们,选择了积极谋求突破。果断收缩深耕已久的美国万圣节业务,在产品设计上侧重欧洲风格,以全力争取来自欧洲市场的新订单,同时将新厂房投向中国传统节庆用品的赛道。在评估今年业绩时,聂自勤坦言,尽管订单总额出现下滑,但最终情况仍好于预期。
近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出席一场活动时就表示,美国实施的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由于美国出口管制,英伟达100%退出了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到了0%。为应对美国出口管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显著加快,芯片自给率不断提高。在外贸开拓新市场的同时,以芯片为代表的高技术领域,也在通过自主研发寻求突破与升级。这不仅是对外部压力的被动反应,更体现出产业体系内生动力的增强。
当地时间10月9日,来自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巴西的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迎来了一位“总统车主”,巴西总统卢拉,成为该车企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车主。
在现场演讲中,年近80岁的卢拉热情洋溢,激动之情感染着场下的观众。曾经,巴西受制于西方技术垄断,汽车产业被外资控制,而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整车制造,更是从电池、电机、锂矿到充电桩的完整产业链。今年5月,在巴西售出的每10辆纯电汽车中,就有9辆来自这里。中国企业的到来,让巴西实现了从“依附者”到“合作者”的转变,这是真正的合作与共赢。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在巴西的本土化更聚焦于人,将创造超过两万个直接和间接岗位。车企负责人说,在巴西,他们不仅是投资者,更是长期的伙伴。中汽车的全球化布局,已经从“出口”进入“扎根”阶段。
本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小幅上调了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该组织强调,之所以在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之时上调预期,是缘于大多数国家在努力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开放与稳定等原因。而专家表示,中国从产品出海,到如今转向本土扎根,既为自己找到了更多元的合作伙伴,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夯实了经济全球化的确定性。
事实上,在关税战阴霾下,许多国家正与中国一道,继续寻求多边主义和共同开放。本周,被视为中国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的广交会开幕,截至10月15日,本届广交会已吸引来自218个国家和地区超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增长10%,不仅有欧盟等传统市场采购商稳步增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客商,更是增幅显著。
我国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外贸多元化之路越走越宽。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已经占到进出口总值的51.7%,东南亚联盟已连续5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本周四举行的中国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这样评价今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外贸:不仅增长稳健,动能充沛,而且伙伴多元,主体活跃。发言人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从释放政策效能、开展贸易促进、深化贸易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
本周,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用三个词概括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表现:有底气、有朝气、有锐气。在这三个“气”当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为中国外贸企业表现出的“锐气”点赞。前三季度,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达到了70万家,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正是有了大家的主动求变,拉订单,找销路,直面压力,才有了整个国家三季度外贸数据的逆势增长,也让我们不断获得力量和信心。
(来源:央视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