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 日,央视新闻播出胜利日阅兵专题片《必胜》,揭秘了飞行员驾驶歼 -16 驱离外军隐身战机的全过程。据报道,歼 -16 战机在任务中一度采取倒飞 " 座舱盖对座舱盖 " 的高难度动作,与对方距离最近仅 10 至 15 公尺,过程中还同时锁定 2 架外军隐形战机,立即引发了岛内热议。
台退役将领栗正杰认为,歼 -16 配备的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直径达一公尺,可同时锁定 40 个目标,探测距离可达 400 公里。第一次对峙时,双方在空中相互牵制,谁都不愿先开火,随后歼 -16 率先锁定外军隐形战机,迫使外军战机脱离。之后双方再次接近至仅 10 至 15 公尺,歼 -16 飞行员以 " 滚筒倒飞 " 动作脱离外军战机的监控,并再次成功锁定两架外军隐形战机,过程十分精彩。栗正杰认为,这次事件显示出了解放军在南海空域的战术主动权与技术实力。
台退役将领张延廷也在岛内节目中解析歼 -16 驱离外军隐身战机的细节。他分析,歼 -16 机上配备的有源相控阵列雷达电力搜索范围有限,要侦测到外军隐身战机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当时应是地面的强波雷达先侦测到外军战机,再将讯号通过数据链传到歼 -16 战机上。
再来,张延廷分析另一种可能,当时歼 -16 战机配备了红外线追踪荚舱和前视红外线系统,其中前者侦测方向面朝战机侧面,当时可能捕捉到外军隐身战机发动机散发出的热源," 没有红外线感应讯号,但是看到热源讯号 "。后者侦测方向则是战机正前方,所以可以侦测到迎面而来的目标,而在外军隐身战机信号被捕捉到后,解放军飞行员接着就可以进行 " 目视发现 " 了,直接戳破美军神话。
来源丨综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