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徐州,拥有区域“第一商圈”——围绕彭城广场布局的中心商圈,近年来人气和热度已比肩南京新街口商圈、杭州武林商圈、上海徐家汇商圈,令人刮目相看。不仅是购物,中心商圈更是串联起徐州城市潮流和烟火气息的超级体验场。
而作为徐州中心城区,中心商圈核心区所在地鼓楼区,正抢抓国家支持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加快中心商圈“东进北扩”。鼓楼区在《2025年全区十大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将商贸排在“第一位次”,可以说正全力以赴打造商贸热土,持续焕发消费活力。
鼓楼也有一套自己的系统性打法,那就是以首店经济为发力点,持续激活消费需求、引领消费潮流,以完善的政策支持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推动商圈不断丰富业态、转型升级、空间扩容,实现正向循环。
改变一点点在发生。能够明显感觉到,在徐州,市民游客可逛的地方、可买的品牌越来越多了,商圈的人气、城市的品质也越来越高了。

徐州市中心商圈 本文图片均为徐州市鼓楼区委宣传部供图
持续向新的彭城广场
鼓楼是徐州中心商圈的“主力军”。走出彭城广场地铁站,可以看到地标建筑苏宁广场。往北走,是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和彭城壹号。
彭城壹号最早于2009年开街迎客,2024年12月启动升级改造,街区商铺全面实现“腾笼换鸟”,瞄准Z世代消费者,形成了网红餐饮首店、国潮厂牌首店、本土主理人商店、老字号餐饮新形象店等新业态团组,焕然一新。
隔壁的文庙东方街区,原本是徐州市第二中学所在地,二中搬迁后,原地启动文庙街区规划建设,集文旅景点、特色商业、文创产业为一体。站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处,文庙街区既传承文化,又具有商业特色。
鼓楼区还将中心商圈地下贯通作为重点工程高位推动,商圈地下空间全线贯通,金鹰、文庙等商业综合体无缝衔接,“出站即商圈”让客流量明显上升。
商圈的用心转型升级,换来的是消费经济的“热辣滚烫”。今年上半年,鼓楼区重点监测的8家商业综合体累计销售额达26.63亿元,同比增长4.53%;客流量5378万人次,同比增长22%。
同期,金鹰国际、苏宁广场两家主体企业销售额均超10亿元。彭城壹号获批“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成功入选全省5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

文庙东方街区
首店经济,“焕彩”徐州
徐州中心商圈实现华丽升级,首店功不可没。
简单而言,首店就是指一座城市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该区域首次开设的门店。首店的意义在于“首”,对于激活消费市场、引领消费潮流意义非凡。
鼓楼区的首店,近年来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金鹰全面启动品牌焕新,今年以来招引Lululemon、TOMFORD等多家苏北首店,以及伽百利等数十家徐州首店。苏宁广场今年以来同样引进了NEED等首店品牌,茶颜悦色等头部餐饮品牌也顺利“落位”,徐州中心商圈“重磅引援”不断。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徐州市鼓楼区商务局获悉,鼓楼区今年以来已引进各类首店超80家(截至9月中旬)。
首店带来的“消费热”效果明显。6月30日开业当天,Lululemon的销售业绩就突破了53万元。Ameigo梅果餐厅上半年入驻苏宁广场以来,热度一直不减,据店长介绍,每天上午十点就开始取号,日客流量最高达2万多人次。
而且,这样的热度并不是一阵风。鼓楼区去年引进的两个首店品牌迪桑特和可隆,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均位居所在品牌江浙门店的首位。其中,迪桑特销售额超3000万元,可隆销售额同比增长245%。
鼓楼区还充分挖掘“老字号”企业、本土品牌发展潜力,组织并指导数家企业申报获批“徐州老字号”荣誉称号,发掘培育唐老二、王佬大等特色餐饮本土品牌,引导文庙街区、彭城壹号设置本地“老字号”餐饮品类专区。
地处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徐州,辐射四省十市共6500万人的超级消费市场,发展腹地广阔。据鼓楼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时,徐州中心商圈30%的消费人群来自徐州之外的宿州、枣庄等地,节假日这个数字会上升至50%以上。也就是说,节假日的中心商圈,每两人中有一个来自徐州周边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徐州中心商圈神似新街口、对标新街口,但不止于新街口。作为“汉文化之都”,徐州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潮流标签,也赋予了中心商圈独特的消费吸引力和文化纵深感。
每逢汉文化旅游节,这座城市都会被国潮次元之风环绕,众多汉服爱好者和二次元玩家齐聚市中心商圈,各类活动精彩纷呈。保障方面,鼓楼区探索实施多部门联合保障模式,融合更多力量,数智融合、精准协同守护“城市会客厅”,让这座“网红城市”在流量狂飙中保持繁华有序。
在此过程中,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也尽显无遗。
鼓楼商圈“东进北扩”
鼓楼区的“商贸雄心”,并不止于中心商圈。
尽管已是徐州中心商圈的核心区所在地,鼓楼区近年来正积极推动商圈“东进北扩”,以金鹰、苏宁等商业综合体为支点,不断向东、向北延伸。
向东走,沿着徐州地铁一号线,是一条承载了徐州人集体记忆的路——大马路。大马路初建于1920年,是徐州近代史上的第一条马路,据史志专家研究,当时徐州还有二马路、三马路,第一条就被称为“大马路”。
大马路全长一公里有余,呈倒“V”字形横跨故黄河,沿途经过民主北路、工人文化宫、大马路小学,东到徐州火车站。在徐州人的记忆中,大马路两旁店铺林立,茶楼、酒楼、客栈鳞次栉比,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和裕银号旧址、宏达宾馆等。今年4月,徐州市鼓楼区黄楼街道办事处出台《大马路街区改造方案》,从文化载入、空间重组、视觉表情等角度入手,对这条老街进行了形象更新。
澎湃新闻注意到,改造后的大马路两旁有栩栩如生的墙绘,东风电影院、军直服务社、光荣理发店等怀旧场景一一重现。
向北走,沿着徐州地铁二号线,则是黄楼、庆云桥、九龙湖等片区。黄楼公园文旅融合改造一期工程目前已开园迎宾;云玺里全方位招商,吸引客流跨桥北扩,目前区域首店苏宁臻悦酒店,以及麦当劳、库迪咖啡、711便利等办公配套类业态日益完善,故黄河北岸整体商业拼图逐渐成形。
就在9月19日,位于二号线奔腾大道站旁的荟品仓君盛广场店启动试营业,前三天营业额突破600万元,整个广场客流突破18万人次。
荟品仓主要面向本地市民消费需求,设置了运动户外、生活家居、轻奢等专区,3000多个合作品牌最低1折起。君盛广场也实现了“老树开新花”,新布局了餐饮、娱乐、亲子等多层级品牌矩阵,华丽转型成为“多彩家庭生活中心”。
一个个新兴商业综合体的“落子”,让鼓楼区消费场景愈发多元,也让“东进北扩”的商圈战略愈发清晰。
同时,“彭城七里”金色中轴也因此愈发闪亮。
南起云龙山,北至黄河故道,“彭城七里”这条南北向轴线横穿徐州老城区,将历史文脉节点结珠成链。徐州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苏轼故地,是一座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城市。而这些故事,在“彭城七里”都能找到“注脚”。
鼓楼区位于“彭城七里”的黄金北段,串联起了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文庙、黄楼等文旅元素,以及彭城壹号等商业载体,堪称“彭城七里”的重要篇章。
古彭新韵,快哉徐州。鼓楼正在书写精彩答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