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技术交易所全国科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上海市科委 供图
9月26日,在上海技术交易所科普月活动中,全国科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并开启运营,这也标志着上技所“沪科普”专板服务体系迈入全新阶段,服务范围将进一步辐射全国。
当前,科普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然而长期以来,科普成果的市场化转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供需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完善、优质内容变现难等,导致大量科研机构、高校和个人的优秀科普资源难以有效释放其价值。
为破解这一难题,上海技术交易所于2023年大胆探索并成功促成了全国首单科普成果市场化交易,紧接着正式建立专业的科普交易专板,为科普内容的登记、交易、服务提供了统一、规范的平台。如今全国科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网站正式上线运营,更是掀开了科普成果转化服务的新篇章。
据上海技术交易所介绍,全国科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构建了全国最权威的科普成果资源库,集成果展示、价值发现、交易撮合于一体,核心使命是让海量、优秀的科普成果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价值飞跃。平台利用专业评估模型和规范化交易机制,确保科普资源高效对接市场,它将扮演产业培育加速器的角色,通过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和金融支持,推动科普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同时,平台致力于成为连接全国科普资源供需方的区域合作枢纽,构建一个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标准统一的科普交易市场网络体系。
此次上线的网站是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统一科普信息发布网站,构建了科普天地、科普交易、区域科创、信息资讯、交易规则和科普机构六大功能板块,致力于从“线下集中”发展为“线上发布”,从“固定模式”演变为“创新形式”,扩大科普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打造科普传播的新阵地。平台网站目前共进场112宗交易项目,涉及科普视频7993项,科普场馆314个。
在圆桌会议环节,与会专家非常认可上海技术交易所科普成果转化交易路径,特别是联通合同登记的机制,使科研人员能享受奖酬金政策,激发科技传播人员投身科普事业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能提高财政资金支持利用效率,使优质科普项目从“书架”走向“货架”,依托交易所尽职免责功能,为企事业单位的科普产业创新工作保驾护航,助力科普项目向产业化高速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