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
周兆恒的辞任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中房报记者 梁笑梅丨北京报道
9月25日晚间,瑞森生活服务的一纸公告将公司内部治理矛盾呈现于公众视野。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兆恒因不满被无故解除审核委员会主席职务,宣布辞去所有职务。其在辞呈中直指董事会“缺乏合理理据”解除其职务,暴露出董事会与独董之间“互信出现问题”。
这场看似普通的人事变动背后,反映出的是瑞森生活服务自2024年停牌以来持续发酵的公司治理问题。从去年总裁李春玲因账外花红问题被罢免,到二股东瑞华投资安排人员进入公司管理层,再到此次独董与董事会公开破裂,一系列事件展现出这家物企内部复杂的权力动态。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将录得不少于9000万元的亏损,与2023年同期6380万元的盈利形成鲜明对比。在业绩变化、股东矛盾、治理失序的多重压力下,周兆恒的辞任或许只是瑞森生活服务深层危机的一个体现。
9月26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瑞森生活服务,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
辞任风波暴露治理危机
根据公告,周兆恒在9月22日向董事会发出的辞呈中明确表示,其辞任决定源于“不同意董事会通过决议,在缺乏合理理据下解除其于审核委员会主席及成员职务”。 周兆恒这一表述指向董事会决策的合理性问题。
周兆恒特别强调其“持续参与审核委员会工作将有助于并支持其继续履行职责”,包括参与“涉及公司财务事务的进行中的调查”。这番表态暗示,解除其审核委员会职务可能与其正在进行的财务调查工作存在联系。
面对周兆恒的相关说法,瑞森生活服务董事会做出了回应。在澄清公告中,董事会列举了四项调整理由:遵循《上市规则》的性别多样性要求、新委任独董邓惠霞的资历经验、平衡董事会成员工作量、以及各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任期一致的规定。
一位资深物业分析师表示:“这些解释的合理性有待商榷。首先,性别多样性要求完全可以通过增补而非替换的方式实现;其次,以‘平衡工作量’为由解除一位独董的重要职务,让人对董事会此举的目的产生疑问。”
这场风波还反映出瑞森生活服务在独董制度设计上的不足。根据公告,各委员会职权范围均规定成员任期应与其董事任期相同。“这种任期绑定制度,使得董事会可以借董事任期届满之机轻易调整委员会结构,削弱了独董监督的连续性和独立性。当独董的专业判断与董事会意志产生分歧时,后者似乎更倾向于通过人事调整而非沟通协商来解决问题。”一位金融分析师透露。
━━━━
股东博弈下的治理状况
周兆恒辞任事件的深层原因,或许可以从瑞森生活服务的股权结构和股东关系中找到答案。一位接近瑞森生活服务的人士透露,“周兆恒辞任的背后原因是公司股东间斗争的结果。”这一判断与公司近年来的权力变迁轨迹高度契合。回顾去年11月,公司公告罢免总裁李春玲,理由是其被指控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未经批准私自发放账外花红,金额可能超过1000万元。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已然显示出公司内部存在控制权方面的争议。
更明显的权力重组发生在2024年12月。当时瑞森生活服务进行了一轮大规模人事调整,从执行董事到非执行董事,再到首席财务官,二股东瑞华投资安排人员进入公司管理层。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公司治理权力格局的重大转变。作为第二大股东,瑞华投资在瑞森生活服务出现近亿港元浮亏的背景下,显然希望加强对公司的控制。这种控制权的争取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到董事会层面的运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因此面临挑战。
股东矛盾的直接后果是公司治理效率的低下和战略方向的不明确。去年该公司就曾因股东矛盾导致股票停牌近三个月,如今停牌状态已持续超过一年。这种长期的交易暂停不仅损害了股东利益,更反映出公司内部难以就重大事项达成一致。在物业行业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瑞华投资与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战略布局、投资方向上的分歧可能进一步加大,而独立董事往往成为这种权力博弈中的影响对象。
值得关注的是,瑞森生活服务的经营状况正在恶化。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将录得不少于9000万元的亏损,这与2023年同期盈利6380万元的表现形成巨大反差。更令人担忧的是,瑞森生活服务的营业收入增速已连续五年下滑,从2019年的48.77%降至2023年的15.19%。在这种经营压力下,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容易被激发,公司治理的稳定性面临更大挑战。
周兆恒的辞任或许只是一个开始,瑞森生活服务需要面对的,是如何构建健康的公司治理体系这一根本性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