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涌入市场。上周在 CNBC 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 Scott Wapner 向“债券之王”Jeffrey Gundlach 提问投资组合配置时,后者直言建议投资者将四分之一的资产配置到黄金,并预测年底黄格或将冲击 4000 美元。对此,Mhmarkets 迈汇认为,这样的表态不仅展现了机构层面的谨慎情绪,也折射出市场对黄金的避险与保值功能的再度重视。黄金正在成为投资者手中重要的“保险单”。
然而,黄金的投资并非没有风险。如果投资者在当下价位入场,也必须面对“长期空窗期”的可能性。历史上,黄金曾经历长达 45 年的沉寂,期间几乎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Mhmarkets 迈汇表示,对于短期资金需求较高的投资者,这一风险尤其需要警惕。但从财富保值的角度出发,黄金并非单纯的投机标的,而是维持真实财富稳定的重要工具。即便价格陷入低谷,持有者手中的黄金数量并不会缩水,财富的实质价值仍可保持完整。
回顾历史,1970 年代的道指/黄金比率曾跌破 5,并在 1980 年初降至 1.29。如果当时采用道指/黄金交易策略(DGTS),投资者应在 1974 年卖出黄金并转向股票。虽然随后数年股市表现并不亮眼,但真实价值依然由优质公司创造,而非纸币贬值后的虚假价格。最终,1982 年开启的大牛市让持股者收获了长期回报。Mhmarkets 迈汇认为,这一经验提醒投资者:黄金与股票的切换,不仅是价格游戏,更是财富增长与保值间的长期平衡。
展望未来,道指/黄金比率的调整可能由两种路径实现:通胀推动金价上行,或通缩导致股价下跌。若金价突破 4000 美元,而道指维持在 20000 附近,比率即可触及目标水平。当前市场更像是处于滞胀阶段,通胀与增长停滞的博弈尚未明朗。若通胀数据持续上升,则可能进一步刺激金价,而大量散户的入场也会推高短期波动。Mhmarkets 迈汇提醒,晚入场的投资者很可能成为市场剧烈波动下的牺牲者。
根据 DGTS 策略,当道指仅需 5 盎司或更少的黄金即可换得时,意味着应买入股票;当比率回到 15 以上,则是再次转向黄金的信号。这一模型并非依赖复杂的预测,而是通过简单的规则帮助投资者规避大幅亏损的风险。目前股价水平下,若要触发买入股票的信号,金价需涨至 9000 美元。历史经验表明,黄金曾在 1970 年代录得近 25 倍的涨幅,因此要实现不足三倍的涨幅并非不可想象。
当下,黄金的上涨趋势已然形成,舆论关注度提升,市场热度明显增加。但 Mhmarkets 迈汇认为,投资者在这波行情中必须保持理性。黄金的本质从来不是财富创造者,而是财富守护者。是否适合将资金配置到黄金,还需结合个体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周期来判断。对于已经在车上的投资者,可以耐心持有;但若还在“站台观望”,则应在评估风险后谨慎选择入场时机。
最后,结合长期的道指/黄金比率走势,Mhmarkets 迈汇强调:当前股市相对黄金仍显高估,距离再次切换至股票的时机仍需等待。无论最终是通胀还是通缩主导市场,关键在于通过策略保持财富的稳定性,避免因情绪和短期波动而错失长期布局的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