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家收养了一只流浪小猫。
因家人之间意见不统一,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我和女儿是想养的,但婆婆因担心小猫伤着孙女,表示坚决反对。关键的一票,便落在了先生身上。他纠结得睡不着,一晚上爬起来好几次,去看那个脏兮兮的小家伙。
第二天早上,先生郑重其事地宣布了决定——养!他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养一只小猫有利于女儿身心健康”。我一眼就看出来,他十分心虚,很怕“忤逆”了婆婆,但又不忍心把刚满月的小猫丢出去,更不忍心看到女儿失去小猫后泪汪汪的大眼睛。
就这样,在婆婆的妥协下,这只突然蹦跶到我们跟前的小奶猫,成了我家的一员。这让我感慨,生活中的惊喜就是这么没有来由。它只是在某个傍晚时分恰巧走近了我们,便注定一生与我们为伴。我拒绝了婆婆叫它“招财”的建议,给它起名叫“恰巧”。
“恰巧”是一只小橘猫,生命力顽强,看上去健康、活泼。但谨慎起见,我们还是带它去宠物医院做了全面体检,并按医生的指导,选购了适口性好的羊奶、猫粮,预约了疫苗;回到家,又网购了猫砂、猫砂盆、猫窝、逗猫棒、驱虫药……对一只猫负责,当真不是一件简单事,是要付出真金白银的!
“恰巧”便安逸地在我们家开始了新的猫生。
刚开始,它有些拘谨,总钻进杂物堆躲着,但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暴露出顽皮本性。它伏在暗处,保持机警,一有人走动,就炸开四肢,像个小网一样扑过来,袭击每一只路过的脚。有一段时间,女儿怕它扑咬,连床都不敢下。但是,女儿又菜又爱玩,一边嘟囔着“我害怕”,一边爬在床沿上抢着拿逗猫棒逗它。

小猫“恰巧”。作者供图
“恰巧”的“劣迹”还有很多。先生拖地时,它跑酷,罗圈着两条后腿,在湿滑的地面上七扭八扭地乱跑,乐此不疲;婆婆做饭时,它捣乱,不停地扒垃圾桶,弄一地菜叶,一转身又去刨没及时收起来的米袋,招来一顿嫌弃;我给女儿讲绘本时,它也不消停,突然蹿过来,咬住一个书角,又蹬又踹。
总之,“恰巧”精力旺盛,无处不在。而且,随着日渐长大,它辗转腾挪、飞檐走壁的本领愈发高强,闯的祸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它简直像条癞皮狗,不怕凶也不怕揍,不惧任何训斥和威吓。
家里只是多了一只猫,但感觉像多了千军万马。
有一天,我们全家安安静静地忙着各自的事,我敏锐地意识到“恰巧”跑了。我们找遍屋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找到,最后推测它是在先生开门丢垃圾时溜走的。
天已经黑了,我们不得不轮流出去找,但都徒劳而返。先生平日里照顾“恰巧”最多,心疼得直唠叨,扬言要把猫窝和猫砂盆都给丢了,再也不养猫了;婆婆摒弃前嫌,一边念叨着“好几百块钱要打水漂了”,一边打着手电也出去寻;女儿更是把嘴巴撅老高,一脸不高兴。我不得不宽慰大家,“猫认家呢,说不定一会儿就回来了。”
果然,半夜十一点多,门口传来猫叫声。先生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打开门,“恰巧”灰头土脸、满身泥垢地钻了进来,直奔阳台上的饭盆。顷刻间,家里的氛围像枯木逢春,欢快起来。我们一边给它擦洗,一边“恐吓”它——“下次再跑出去就不要你了!”
经过此番波折,“恰巧”知道了外面世界的凶险,我们也体会到了“恰巧”的宝贵。这个小家伙虽然调皮了一点,但给家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且它也有黏人的一面。每晚夜深人静,它就窝在我枕边安睡。
我和先生说,“恰巧”晚上倒是挺乖的,就睡在我旁边。先生诧异地说,“它明明喜欢跟我睡书房,每天一关灯,它就跳上床了。”后来,婆婆也说“恰巧”晚上睡她那屋。原来,这个小家伙晚上这么忙,雨露均沾地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
这两天,我还无意中看到,婆婆趴在床上玩手机时,“恰巧”窝在婆婆的腰背上假寐,一人一猫,画面无比和谐。谁能想到,两三个月前,婆婆还是坚决反对养猫的。如今我们一管教“恰巧”,婆婆就赶紧护着。
果然,小猫有让人心肠变软的魔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